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造板工業不斷發展,產品的生產技術、產量和消費結構都發生了令人囑目的變化,在林業產業中已形成了一個從生產到流通、服務的新興產業部門,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林業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據統計,我國人造板工業80年代平均每年以 15%的速度增長,90年代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遠遠高于國內同期GDP增長率。至200l年,全國已建成投產的人造板廠超過6000余家,規模較大的約500家,設計生產能力約3000萬m3/a,200l年總產量達2110.82萬m3/a,較前一年增長約5.45%。形成了以膠合板、刨花板和中纖板為主的人造板工業構架,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 我國是人造板生產和消費大國,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據專家預測,2005 年我國對人造板的需求量為2805萬m3,2010年為3285 萬m3。在目前國內商品市場普遍處于過剩的狀態下,人造板工業是我國少有的消費量增長大于生產量增長的行業之一。 因此有關專家結合市場的需求以及進出口貿易等方面的預測分析:我國的人造板工業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前景。人造板是指木材或非木質材料(如蔗渣、葡萄藤等)經過破碎,再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產品。現今市場上的人造板主要分為:木材人造板和竹材人造板兩類,還有部分以禾桿等非木質材料為原料的人造板。
木材人造板
木材人造板是以木材或木材廢料為主要原料,經過物理化學處理和機械切削,加工成各種不同形狀的結構單元,再經過組坯或鋪裝成不同結構形式的板坯膠合而成的板狀材料。木材人造板緩解了木材資源缺乏的壓力,是一條利用速生材、小徑材,提高木材利用率的好路子,并基本上克服了木材的一些自身缺陷,實現了小材大用,劣材優用。
木材人造板主要包括木質膠合板、木質纖維板和木質刨花板三大類。
其生產工藝分別為:
膠合板: 原木→截斷→剝皮→蒸煮→旋切→干燥→涂膠→組坯→預壓→熱壓→截邊→砂光→檢驗→入庫
纖維板: 剩余物→削片→預熱蒸煮→熱磨→氣纖分離→干燥→施膠→鋪裝→預壓→熱壓→截邊→砂光→檢驗→入庫
刨花板: 剩余物→削片→刨片→干燥→篩選→施膠→鋪裝→預壓→熱壓→截邊→砂光→檢驗→入庫
木材人造板是現今市場上的主要人造板材,是制作家具,室內裝飾等的主要材料。
竹材人造板
竹材人造板是以竹材或竹材廢料為主要原料,經過物理化學處理和機械切削,加工成各種不同幾何形狀的結構單元,施膠后組成不同結構形式的板坯膠合而成的一類人造板材。它基本上消除了竹材的各向異性、材質不均和易干裂的缺點;可以做到不生蟲、不霉變和不變形。
竹材強度大,剛度好,耐磨損,是一種優良的工程結構材料。但我國對竹子的深度開發——竹材人造板的研究開發,卻相對滯后。我國竹材人造板的開發始于70年代,發展于80年代。80年代初期,竹子作為一種一次栽種永續利用的代木材料,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開發,竹材人造板有了長足的發展。今天,竹材人造板已在建筑、包裝、車輛、室內裝飾、家具等領域廣泛地替代了木材和木材膠合板。由于竹材本身是種材徑小、中空、壁薄的材料,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竹材的使用,而竹材人造板的研發,使竹材成為了一種大幅面、高強度的平面或型面材料,使我國竹材資源進入了工業化利用的時代。
竹材人造板主要有:竹席膠合板、竹簾膠合板、竹材膠合板、竹層積板、竹碎料板和竹復合板等。
竹材人造板的主要生產過程為:
構成單元的制備→構成單元的干燥→構成單元的施膠→組坯與熱壓→竹材人造板的加工。
我國最早開發的竹材人造板是四川的竹編膠合板,主要用作包裝箱板,也有少量用作建筑模板。80 年代后期,湖南開發了竹席竹簾膠合板作建筑模板,浙江開發了竹材層壓板作車廂底板,南京林業大學開發了竹材膠合板作車廂底板和建筑模板。這些板材強度高,尺寸穩定性好,現在已在建筑和車輛上廣泛使用,反映良好。進入 90 年代后,各地相繼開發了高強覆膜竹膠板和竹地板,均已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廣泛使用于建筑模板和室內裝飾上。而竹材碎料板雖有開發生產,但未形成規模。竹材復合板則大都停留在研究試驗階段。現在全國共有竹材人造板生產廠家200多家,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福律等省。
木材人造板與竹材人造板的比較
由于竹材和木材本身材質不同的影響, 因此竹材人造板在物理力學性能方面有著許多木質人造板比不上的優良特性,如強度高,彈性和耐沖擊性能好等優點,是一種很好的非木質人造板原料。
由于竹材的結構、形態、材性與木材之間的差異,部分工藝與設備還存在差別,以竹席膠合板的生產為例:
竹席膠合板生產工藝流程為:
竹席制備→干燥→涂膠→組坯→陳化→熱壓→鋸邊→檢驗→普通竹編膠合板。
可以看出在鋸邊以后的工序與一般板材的處理方法相同, 而熱壓之前各項工序的生產工藝則有著不同。:
一、竹席制備(木材人造板無此工藝)
竹編膠合板的竹編有經緯席和簾吊席兩種。
經緯席是用 1-1.5毫米厚的竹片編織成的竹席。簾吊席是用竹材的內簧,以窗簾形式吊鋪成竹席。
二、竹席干燥
干燥方式可以自然干燥或網帶式干燥機干燥。
竹席適宜的含水率為 8—20%,過低易使板材產生脆性,樹脂流動性也變差,影響膠合質量,過高致使熱壓時間增加,必須多次排氣,工藝不易掌握,板面顏色變黑,影響產品的物理力學性能與外觀質量。
三、涂膠
涂膠方法有手工涂膠和涂膠機涂膠兩種。 使用的膠種有酚醛膠和脲醛膠兩種。 實踐證明,使用酚醛膠比脲醛膠效果好,但成本較高。
四、陳化
為了使膠液能充分浸潤竹席,提高膠合質量,涂膠后應將竹席放置一段時間后再組坯或組坯后放置一段時間再熱壓。
五、組坯
生產竹編膠合板時組坯可以是奇數也可以是偶數層結構(木材膠合板只能為奇數結構),經緯混合竹編膠合板需交錯組坯。
六、熱壓
熱壓時適宜的溫度、壓力、時間根據膠種與層數不同而異。脲醛膠的溫度是120-125℃,酚醛膠的溫度是130-140℃,兩者的壓力都是 2.5-4MPa,時間隨層數的增加而加長,酚醛膠的時間要長些。
目前竹席竹簾膠合板是我國竹材人造板中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一個品種,主要用作建筑模板,少量脈醛膠制的竹膠板用作包裝箱板。傳統的木模板施工表面質量差,拼裝費工費時,施工周期長;70 年代起推廣的鋼模幅面小,拼縫多,重量大,脫模難,表面粗糙,且易生銹、變形;80 年代起使用的木膠合板模板,則因需要大量的木材資源,且周轉次數少,成本高,不宜大量采用。而竹席竹簾膠合板因其強度高,韌性好;幅面寬,拼縫少;表面光滑,容易脫模;耐水,耐熱,不變形;周轉次數高等特點,已在建筑上大量推廣使用,替代木模、鋼模、和木膠合板作高層建筑、橋染、大壩、隧道的混凝土模板。竹材人造板的發展很快,產品成本低,用途廣,但由于開發較晚,正處于起步階段,與木質人造板一樣,存在質量較差,性能不夠穩定等問題,今后需要研制出適合生產竹材膠合板的高精度設備,改良制造工藝,以擴大產品市場,才能使竹材人造板順利發展。